微信号:13696566200
最近,杭州其珍服装店老板李云有了“甜蜜的烦恼”——“从去年10月开始加班加点做,忙不过来,到现在还有200多件没完成。”她说。
当“新中式”遇上“春节”,西湖边、运河畔、德寿宫的红墙下,爱美的姑娘们纷纷换上“新中式”服饰打卡,成为新春年味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在几百米长的小河直街上,已有近40家店铺提供仿古妆造服务;还有一批汉服店老板过年不打烊,加班赶工期……“新中式”持续大热,从高级定制到批发、零售,再延伸到仿古妆造,已成为文化新风潮。
李云的妈妈李其珍是一位拥有40年好手艺的老裁缝,拥有一大批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新疆等全国各地的忠实“粉丝”,甚至还有不少国外订单。
来到这家开在杭州市上城区四季青街道景芳路的小店,惊喜地发现其店内布局焕然一新。货架上挂满了新中式外套、马甲、马面裙、旗袍等成衣,展架上的宋锦、异色罗等多种非遗面料更是琳琅满目。“涨粉了,忙到缝纫机都要冒烟了!”李云打趣道,2025年订单量翻倍,仅杭州的客户就多了三分之一,店铺的社交账号粉丝也翻倍了。
“国风定制对手艺的要求比较高,打版、裁剪、缝纫、对花、刺绣等每个环节都很考验功力、很费时间。”李云解释道,手工的活,做了拆、拆了改,这是常有的事,“做一件外套最起码要一两天,旗袍则要一周左右,年前想定制马甲还有机会,外套肯定要排到年后了。”
日前,已有十年旗袍定制经验的俞伟苹在杭州市西湖区和家园小区里新开了一家工作室,在年前迎来开门红。“一个月近百单,一半是年轻人买单,让我看见了新市场的潜力。”俞伟苹此前一直在绍兴新昌、嵊州等地开店,客户几乎都是中老年群体,如今搬进了这个2万多人的“超级大盘”,思路一下打开了,“手工定制的旗袍、新中式服装,同样可以成为年轻人的常服。”她发现,红黄绿等亮色更受欢迎,眼下正在花纹和面料上下功夫,研发更多款式,让老底子手艺拥抱新群体。
主营汉服业务的杜雨希在杭州富阳东洲一小区改造了一幢5层的独栋,内有婚服、官服、朝服、礼服等汉服600余件。“时下最火的香云纱马面裙、飞鱼服等都有,提供定制、零售、租赁等服务。”杜雨希说,客户群体九成以上是年轻人,其中一大部分都会选择配套服务,“成衣定制、拍摄跟妆,他们不仅要好看,还要出片、拍视频。”
那么,热潮之下,蛇年有啥新趋势?李云说,冬季选漳缎和宋锦比较多,“漳缎的花色比如‘八宝葫芦’眼下就很火,手工钩绒,花样立体;宋锦的十二生肖系列很受欢迎,蛇纹图案就很应景。”
“今年定制婚礼汉服的新人也特别多。”杜雨希说,“之前流行明代的凤冠霞帔款式,但眼下走红的是宋代的红男绿女配搭,衣缘袖缘满刺绣的繁花和果实寓意多子多福,打开了今年的开门红。”
“奶奶,以后支付只要点开这里‘扫一下’就可以啦”“爷爷,您把这块剪掉就会出现一朵完整的花”……上午9点,九游官网app入口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的南星老人公寓里一派热闹景象,几位年轻人正耐心指导老人学习新技能。 他们是志愿者吗?“是,也不是!”南星老人公寓院长吴梁鑫介绍,这几位年轻人不仅是志愿者,也是老人公寓的居民。 这是怎么回事?还要从南星街道的人口构成说起。…
如今在浙江,一到周末,城里人就爱往农村跑。田野乡间的民宿、咖啡店、露营地唤醒“诗和远方”。 “千万工程”实施20多年来,浙江乡村的变化有目共睹,乡村颜值焕然一新,城与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